6月26日,有用戶在興趣社區平臺爆料,抖音上線一項新功能——支持發布15分鐘長的視頻。對于這次的變動,抖音方面告訴36氪,抖音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探索各種方式幫助用戶更好地記錄美好生活,15分鐘視頻目前在小范圍測試階段。
抖音最早只可以拍攝和上傳15秒的短視頻,后續開放1分鐘、5分鐘時長,這次更新是它對時長的再次擴容。
2016年9月上線至今,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抖音已擁有2.5億日活和5億月活,已經超過競爭對手快手。那么,這次內測15分鐘視頻對它意味著什么,又會對其他玩家產生什么影響?
短視頻之戰再次打響,抖音快手都焦慮
在移動互聯網用戶滲透飽和的情況下,短視頻成為異軍突起的細分品類,用戶規模已經很快突破8億,其中進入億級俱樂部的產品代表有快手、抖音。但是短視頻行業增速已經放緩,再次面臨紅利消退的問題。接下來,短視頻行業進入收割期,競爭也將越來越白熱化。
抖音那張用戶三段階梯式的增長讓人印象深刻——2018年1月3000萬日活,2月7000萬,6月飆升至1.5億。但相比去年捷報頻頻的狀況,今年初宣布日活2.5億月活5億后再無聲音。反而是快手變得更為激進,在最近的一封內部信中創始人喊出年底沖擊3億日活的目標。
其實上半年,抖音也在想辦法突破,獲取關系鏈增加用戶粘性。升級抖音私信功能,推出熟人社交產品多閃。沒想到的是,多閃卻因用戶隱私和盜用關系鏈問題,與微信陷入用戶頭像、昵稱之爭,最終多閃內嵌到了faceu之中。一直想要踏足社交的抖音,還是失敗而歸。
抖音之所以苦苦覬覦關系鏈,是因為這在其用戶增長中扮演重要作用,從用戶用微信/QQ賬號登錄抖音數量可窺一二。法院的民事裁定書顯示,2016年9月9日到2019年1月22日,使用微信賬號登錄抖音的微信用戶有2.8億,使用QQ賬號登錄抖音的用戶有5250萬。如今,微信在用這些社交資產打起攻堅戰,先是給微視開放朋友圈30秒視頻分享,然后是快手的視頻分享鏈接。
如此形勢之下,抖音只能轉而繼續深耕內容,開放15分鐘視頻,是順其自然也是無奈之舉。
15分鐘:左手Vlog,右手豎屏劇
定義抖音時,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內容消費平臺。機器推薦來無數精致的15秒短視頻,用戶通過上下刷屏動作觀看數百甚至上千條的短視頻。但是短視頻的爆發讓內容SKU極大的豐富,用戶對于同質化的、信息密度低的15秒視頻已經產生審美疲勞。精耕細作,提供扎實的內容成為趨勢。
在15秒短視頻熱度走向巔峰的時候,在Vue、微博等平臺,出現了一種新的視頻拍攝形式Vlog。Vlog是一種5-20分鐘的視頻日記,可以隨時記錄個人生活。這種更加上乘的UGC內容,似乎很適合當下的抖音。平臺數據也成為了佐證。抖音方面披露,2018年抖音站內Vlog話題熱度持續走高,Vlog相關標簽播放量累計超過150億。
字節跳動系的很多產品都是根據站內的熱度孵化,這次的Vlog也是類似邏輯。今年4月25日,抖音推出“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”,鼓勵創作者創作并分享優質內容。為此,抖音全面開放用戶1分鐘視頻權限。
“5-20分鐘的Vlog,對用戶來說創作門檻是非常高的,要求講節奏、剪輯技巧和故事性,并且普通人的生活其實都是平凡的細節中蘊藏著美好,時間太長容易沒有內容去承載。”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,抖音通過放開1分鐘視頻權限的方式,降低了普通人拍攝Vlog的創作門檻,同時也給了用戶更多的展示機會。
如今來看,經過兩個月的試驗,用戶似乎已經習慣和接受1分鐘的視頻。抖音上最火的Vlog博主應該是歐陽娜娜,她的Vlog最早火于西瓜視頻,但相比西瓜10分鐘的長度,抖音不到1分鐘,由此也決定它更多是一些預告和宣傳,無法承擔更多的內容。但為了留住更多的明星,開放更長的視頻權限也符合邏輯。
早在字節跳動2019年引擎大會上,抖音總裁張楠就曾表示,除了視頻社交外,抖音將會深耕內容側,包括娛樂明星內容生態建設:產品端推出“明星影響力計劃”,內容端推出“明星PD計劃”。張楠還表示,2019年,抖音將以“明星+達人”的組合,覆蓋更廣泛人群和內容領域,加固用戶粘性。
抖音并未透露能獲得15分鐘視頻權限的標準,但可以猜測可能傾向于明星和優質達人。去年底,抖音就曾內測5分鐘視頻。而在2019看見音樂計劃活動上,相關負責人還表示,為了推扶持的音達人,還為他們開通了1-5分鐘的長視頻權限以發布完整MV。
除了B站、微博、好看視頻等扎堆在做的Vlog,抖音的流量和用戶基礎還可以嘗試更多的豎屏劇內容。
愛奇藝的《生活對我下手了》成為豎屏劇的標桿,也在進一步推動長短視頻的融合。而在抖音平臺上,他們也在嘗試豎屏劇。去年9月,短視頻廠牌喜蕃就在抖音、快手上線了59秒的短視頻系列劇,包括《新白娘子傳奇》。
在這方面,騰訊視頻旗下的火鍋視頻已經有所聲量。6月5日,騰訊視頻發布火鍋計劃,這類劇集單集時長1-10分鐘,采用豎屏或橫屏。目前,開播的微劇或微綜有《小哥哥有妖氣》、《抱歉了同事》、《史密私》、《女人30+》等。其中,以張柏芝、謝娜等6位明星為主的微綜,截至6月27日中午累計播放量2.2億。
字節跳動一直在通過主打PGC內容的西瓜視頻輸出長內容,投資40億元打造9部綜藝,包括2部互動綜藝《頭號任務》、《考不好 沒關系?》及《西瓜拌飯》、《理娛客》等7部微綜藝。后續又推出原創互動生活體驗真人秀《大叔小館》。但這些內容都沒有成為爆款。如今通過抖音輸出一些微劇或微綜,似乎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,畢竟最初的消息是字節跳動主要切入15分鐘的長內容。
短視頻的下一步,一方面深耕內容,一方面布局視頻社交。已經在視頻社交遇阻的抖音,正在加碼投入到內容上,而15分鐘視頻可以承擔更豐富的內容形式,包括Vlog、豎屏劇等等。這不僅可以增加用戶粘性,提供活躍度和留存,也將會對變現有裨益。未來,抖音可能還會再次開放更長的視頻。
一二號選手想要更多用戶,B站、映客可能遭殃
QuestMobile數據顯示,截止今年4月份,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規模達到11.36億,其中短視頻用戶已經超8億,很快將要觸及到天花板。除了不斷滲透到這一部分增量用戶外,短視頻平臺的頭部效應致使它還在不斷蠶食其他平臺的用戶。
用戶每天的時間都是固定的24小時,這些產品都在用好的內容形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。但是如果平臺之間有很高的重合度,這也意味著存在用戶流失的風險。從去年底的數據來看,抖音、快手與映客、B站的用戶重合度較高。
拿已經10年的B站來說,它已經從二次元群體中出圈,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。上一季度,B站月均活躍用戶首次破億,達到1.01億,其中移動端月活用戶為8860萬,分別同比增長31%和39%。除了番劇、直播內容外,B站也發布了“Vlog星計劃”,用每月100萬元的獎金來扶持優質內容。抖音也在加大對直播、Vlog的投入,這可能會讓他們互相爭奪用戶。
直播行業用戶同比下滑,短視頻對其造成沖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而對于映客來說,由于其與抖音、快手的用戶重合率都很高,這可能會讓它的危機更重。根據財報,截至2018年12月31日,映客全年月平均活躍用戶(主要經營數據源于映客App,未包括新應用產品)達2548.7萬,較2017年月平均活躍用戶2269.4萬,同比增長12.3%。快手在直播方面有深厚積淀,變現能力也很強,而抖音也試圖豐富這一載體和變現方式。
綜合來看,快手和抖音這兩個王者之爭,會進一步的壓榨小平臺的生存空間,同時也會蠶食與其重合度高的平臺。這也讓下半年的競賽更為好看,抖音接下來會公布一個什么數字,快手又將在何時達成目標?
文章來自:云優CMS 侵刪